5月24日,“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交上了2021年一季度的成绩单,本季度,快手实现营业收入170.19亿元,同比增长36.6%;平均月活跃为5.2亿,比上一年年底的4.95亿,增加了0.25亿;快手主应用平均日活为2.95亿,同比增长16.6%,每位日活跃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为99.3分钟,较去年同期的85.2分钟增长16.5%。
尽管如此,快手在2021年前3个月的盈利情况依然不乐观,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归属母公司的净亏损为577.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04.92亿元扩大了89%,即使调整后,公司净亏损仍为49.2亿元,同样比2020年同期的43.45亿元高出了5.75亿元。
01
直播业务越来越“烧钱” 电商业务并不“赚钱”
作为国内的头部短视频平台,快手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及其他服务,从细分业务来看,快手的营收比重有所改变。
本次财报中,快手线上营销收入首次占比过半引人注目,2021年一季度,快手在线上营销服务上实现营业收入85.58亿元,同比增长161.5%,对总收入的贡献首次过半,占比50.3%。
而值得注意的是,广告业务的占比扩大并不意味着收入绝对值也随之扩大,对比去年四季度,快手广告营收为85.6亿元,今年一季度为86亿元,也就是说收入仅环比微涨了0.5%。
再来看快手的另一大主要收入来源——直播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0亿元减少19.5%至今年第一季度的73亿元,环比上个季度也是下降了8.2%,不仅如此,直播业务的占比,也是大幅下滑。
2020年一季度的时候,该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2.3%,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就下降至42.6%,对此,快手给出的解释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月付费用户较多,一部分原因是 covid-19爆发期,用戶转向线上社交和娱乐活动,而今年第一季度,用户在线上活动花费的时间減少了。
的确,这个也体现在了付费用户数据上,一季度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由2020年同期的6700万变为了第一季度的5240万,下降了接近1500万,而为了增加用户,快手也是花了大力气。
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17亿元,同比2020年一季度的81亿元增加了44%,这部分的开支主要用于推广快手计算版和其他应用程序以及品牌推广。
然而44%的营销费用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同数量的用户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快手中国应用程序及小程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3.792亿,同比增长26.4%,环比增长只有20.0%。
也就是说,如果快手想要通过增加推广费用支出来维护活跃用户的增长,那势必会加大快手的亏损幅度,如果减少推广投入,就有可能导致快手活跃用户增长的停滞甚至下跌。
这一点快手也曾在招股书中披露,若未能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留住现有用户、保持用户的参与度或获得新用户,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电商业务是快手下重注的一项业务,一季度,快手包含电商的其他服务业务收入为12亿元,同比大增589.1%,财报还显示,快手电商业务交易总额达到11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达219.8%,电商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4.2%上升至41.1%,快手小店的电商交易额占平台电商交易总额的比例从2020年同期的53%增长至85%。
而在如此亮眼的数据背后,有个尴尬的事实,12亿的其他服务收入,只占快手总收入的7%,显然,虽然电商发展很快,但是对快手整体收入的改善作用,几乎还没有显现。
02
首次披露海外mau 或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尽管国内业务已严重亏损,但快手仍在不断扩充市场规模,在本季度的财报中,快手首次公开披露了海外市场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快手一季度海外市场月活用户达到1.5亿,要知道这一成绩是在其短视频产品snackvideo于2020年底遭到印度封禁后取得的。
事实上,快手早在2017年前后就开始布局其国际业务,并不断调整相关策略,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与布局,其通过引入人才,来加码国际化,像滴滴原国际业务coo仇广宇于去年7月加入快手,另外,就外界对快手在海外缺乏内容生态的诟病,就在今年4月,原facebook华人工程高管王美宏加入快手担任起海外技术总负责人,这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将“进一步完善快手内容推荐机制”。
除却要通过内容侧发力来推进国际化业务,快手一季度财报有意释放出其在国际化战略上的决心,但对于海外业务营收规模,快手并没有披露,这或许说明快手海外市场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
而不得不提的是,在上市后在经历短暂的高光拉涨后,“短视频第一股”快手迅速进入暴跌模式,数据显示,自2月17日至今,快手已从417.8港元/股的最高点,跌至最新的205.6港元,累计跌幅超50%,股价“腰斩”,市值也仅剩8551亿港元。